
郑州作为中原经济区的核心城市,模具产业经过多年发展已形成一定规模。据不完全统计,截至 2024 年,郑州及周边地区模具企业超过 500 家,涵盖汽车、家电、电子、精密制造等多个领域,年产值突破 80 亿元。其优势主要体现在:
区位优势:郑州地处全国地理中心,交通网络发达(铁路、航空、公路枢纽),便于辐射华北、华中、西北市场,降低物流成本。
产业协同:依托郑州汽车产业(宇通客车、海马汽车、上汽集团等)、家电制造(海尔、格力)及电子信息产业(富士康、华为),模具需求稳定增长。
政策支持:河南省及郑州市政府出台《先进制造业发展行动计划》,将模具产业列为重点扶持领域,提供税收优惠、研发补贴等政策。
新能源与智能装备需求爆发
随着新能源汽车、智能家电、高端装备制造的快速发展,模具行业面临技术升级需求。郑州作为新能源汽车电池、电机等零部件的重要生产基地,对高精度、高效率模具的需求持续攀升。
数字化转型加速
工业互联网、3D 打印、AI 技术的普及为模具行业带来新机遇。郑州部分龙头企业已引入数字化设计(CAD/CAE)、智能加工中心,显著提升生产效率和精度,未来行业智能化水平有望进一步提升。
区域经济一体化红利
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战略、郑州都市圈建设,推动产业向中西部转移。模具作为基础产业,将受益于区域内制造业的集聚效应。
“双碳” 目标下的绿色制造趋势
环保政策趋严倒逼模具企业采用低碳工艺(如绿色涂层、节能设备),郑州部分企业已布局循环经济模式,未来绿色制造将成为行业竞争的重要门槛。
技术水平与沿海差距显著
郑州模具企业以中小型为主,高端精密模具(如汽车覆盖件模具、精密注塑模具)仍依赖进口,核心技术和高端人才储备不足。
产业集群效应不足
相比东莞、苏州等地的模具产业园区,郑州缺乏规模化、专业化的产业集群,配套服务(如检测、材料供应)不完善,导致企业成本偏高。
市场竞争加剧
国内模具行业产能过剩,沿海企业凭借技术优势向中西部渗透,同时东南亚低成本市场分流部分订单,郑州企业面临内外双重竞争压力。
强化技术创新与人才培育
打造产业集群与公共服务平台
拓展高端市场与海外布局
政策精准扶持与绿色转型
郑州模具行业依托区位、产业和政策优势,未来 5-10 年有望迎来新一轮增长。但需通过技术升级、集群化发展和市场拓展突破现有瓶颈,从 “规模扩张” 转向 “质量提升”,方能在全球制造业价值链中占据更有利地位。